
如何讓傷口快速癒合?傷口快速癒合藥膏推薦!
無論是不小心擦傷、騎機車「雷殘」或是打完雷射後的傷口會不會演變成疤痕,其實都跟你有沒有好好護理傷口有很大的關係,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如何正確護理傷口、讓傷口快速癒合,然後用哪些產品能減少疤痕產生吧!
傷口癒合過程
傷口癒合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1)凝結期:
當身上出現傷口時,會先有血小板跑過來,把止血的動作給完成,盡量讓血液凝結、不再外滲。
2)發炎期:
接著會有很多的免疫細胞,會把髒的細菌或其他髒東西給清掉。
3)增生期:
這個階段就是讓你的上皮細胞長出來,使傷口重新地癒合。
4)重塑期:
重塑期通常會花好幾個月的時間,使傷口慢慢恢復到接近原本正常的樣貌。
以上這四個階段中,又以「發炎期」最常出現一些問題,如果發炎期的發炎是適當的,這有助於組織的重塑,但假如發炎地很嚴重,例如傷口周邊已經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等等,就代表傷口癒合地不好,這時可以依照一個叫「TIME」的口訣,來促進傷口修復。
傷口怎麼癒合
現在就讓我們把這個口訣「TIME」拆開來講:
1)T(Tissue debridement):
這也就是「傷口清潔」的意思,假如你今天騎機車「雷殘」,手或腳刮到柏油路,那傷口一定超髒,因為地面上的沙子、灰塵還有很多細菌都會跑到你的皮膚裡。
這時就要忍痛,用大量的生理食鹽水去沖傷口,如果擔心直接用水龍頭裡的自來水去沖會比較不乾淨,那就煮兩大壺開水,等它冷卻後再不斷沖你的傷口,總之就是要用大量乾淨的水去沖洗傷口,把髒東西、細菌帶掉。
2)I (Infection & Inflammation):
通常如果細菌在組織上停留太久,它有可能會形成一層生物膜,而這個膜不是靠一般居家換藥就能處理乾淨的,得用適當的抗生素或特定的方法,才能把它去除乾淨,讓你的傷口恢復得好。
3)M (Moisture balance):
這是所謂的「乾濕平衡」,常會聽老一輩的說「你傷口就放著乾呀~通風呀~」,事實上你會發現它確實乾的很快,但乾掉之後留下疤痕的機率也很高。
基本上就是要遵守一個大原則,急性的傷口(像創傷或手術傷口)(註一),一定要讓它保持濕潤,像是你每次受傷,跑出來的水裡頭其實含有很多生長因子,所以如果能讓皮膚不要乾掉,這些生長因子是有助於傷口癒合的,而假如能另外再用一些像人工皮或水凝膠的特殊敷料,傷口就能癒合得更好、並縮短傷口癒合的時間。
有些人會好奇要怎麼同時維持傷口的清潔跟濕潤?其實就是要經常性的換藥,譬如傷口初期,一天換四到六次都可以,就把敷料掀開來,然後用水大量清洗後,再上一層水性或油性的敷料然後把傷口蓋上,等到後期則可以改成一天換三次。
如果是慢性的傷口,通常與肥胖、糖尿病或年老等疾病有關(註一),例如臥床很久、長褥瘡的病人,那這類傷口就要維持乾燥。
4)E(Epithelial edge):
這是指傷口邊邊的表皮細胞,能不能正常地長過去,所以通常我們會看傷口的邊緣,是不是有一些異常的狀況、過度發炎或有一些死掉的組織,應該要去清掉,這些如果都有做好的話,就可以讓傷口恢復得比較好。
傷口快速癒合藥膏
除了上述提到的水性或油性的敷料、以及像人工皮或水凝膠的敷料,還有像褐黴素乳膏(Fusidic acid)這類抗菌藥物,或是一些抗病毒藥物,像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或優碘(Beta Iodine)也可以敷在皮膚上,不過這些藥膏只是降低細菌量而已,最主要還是要每4-6小時就要清一次傷口。
舉個例子,如果你有蟹足腫體質,在不小心挫傷後,勤清洗傷口和換藥,讓它在5天內癒合,這樣長蟹足腫的機率就會大幅下降,但如果讓傷口超過14天才癒合,這樣蟹足腫一定會長得非常大,所以傷口照護是要預防疤痕或減少疤痕最重要的步驟哦!
資料來源:
1) Human Wound-Healing Research: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for Studies Using Wide-Scale Analytic Plat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