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源頭阻斷黑色素:認識醯本胺(Undecylenoyl Phenylalanine)、怎麼讓酪胺酸酶美白(Tyrosinase)
如果你正為 斑點、暗沉或膚色不均 而煩惱,或許已經聽過醯本胺又稱十一碳烯醯苯丙胺酸(Undecylenoyl Phenylalanine)。雖然名字拗口,其實它是一種溫和的美白成分,能幫助淡斑、提亮膚色,並預防新斑生成。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能從源頭調控黑色素生成,就像替肌膚打開防黑開關,讓膚色更均勻透亮。
★醯本胺四大功效解析
1.美白祛斑:研究顯示,2% 醯本胺 在治療肝斑(melasma)上有顯著效果。連續使用 12 週,85% 的患者斑點有改善,部分甚至明顯淡化。副作用僅見輕微紅、癢或灼熱感,整體安全性高。註1
2.溫和安全:醯本胺與其他常見的亮白成分甘油磷酸二鈉 (Disodium Glycerophosphate)、L‑亮氨酸 (L‑Leucine)、苯乙基間苯二酚 (Phenylethyl Resorcinol)可以作為 對苯二酚(氫醌)的替代成分,它具備相似的亮膚效果,但刺激性更低,適合長期使用,敏感膚質也能較安心。註2
3.協同效果佳:與其他常見的亮白成分(如 菸鹼醯胺、維他命C衍生物、果酸)搭配使用時,能發揮 加乘效果,讓淡斑與提亮更顯著。臨床試驗也證實,與菸鹼醯胺組合能更有效改善膚色不均。註3
★黑色素生成就像一條生產線:
紫外線 → 角質細胞分泌 α‑MSH → 黑色素細胞受體 MC1R 被啟動 → MITF 打開基因開關 → 酪胺酸酶開始工作 → 黑色素合成並輸送到皮膚表面。
★黑色素生成路徑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美白成分透過作用於色素沉澱過程中的一個或多個步驟來減少皮膚中的色素。由於酪胺酸酶是黑色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因此許多美白藥妝產品都是針對這種酵素來發揮作用的。但黑色素的生成路徑有分上中游不同階段,針對不同階段給予特定的美白成分,效果會更好!
1.上游 : 在黑色素合成之「前」,就先攻擊上游,直接讓酪胺酸酶減少產生!
α‑MSH(α‑黑素細胞刺激素)是一種能刺激皮膚黑色素細胞的訊號分子。當它和皮膚上的受體結合時,就會啟動黑色素生成,讓膚色變深(像是曬黑的過程)。同時,它也會在皮膚受到紫外線曝曬時分泌,幫助形成天然防護。只有少數美白成分的作用原理,能夠阻斷 α‑MSH 的訊號,來減少黑色素生成,讓肌膚更勻亮。
阻斷α‑MSH訊號在黑色素合成過程屬於第一步
成分:
●醯本胺(Undecylenoyl Phenylalanine)
●傳明酸(Tranexamic Acid)
●寡肽-68 (Oligopeptide-68)
2.在黑色素合成之中游
多數美白成分透過抑制酪胺酸酶,讓黑色素難以合成!酪胺酸脢是黑色素合成的限速與關鍵步驟,負責將酪胺酸轉化成L-DOPA以及多巴醌(dopaquinone),開啟黑色素合成的連鎖反應
成分:
●對苯二酚(Hydroquinone)
●沒藥醇(Bisabolol)
●甘草萃取物(Glycyrrhiza Glabra (Licorice) Root Extract)
●熊果素(Arbutin)
●蘆薈(Aloe Vera Extract)
●杜鵑花酸(Azelaic Acid)
●麴酸(Kojic Acid)
●白藜蘆醇(Resveratrol)
●間苯二酚(Resorcinol)
●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s)
●維生素C群(Vitamin C complex)
3.抑制黑色素小體轉移屬於下游階段,在黑色素合成之後
生成的黑色素被封裝於 黑色素小體 (melanosomes) 中,並被輸送到鄰近的角質細胞。隨著角質細胞逐層往上推移到表皮表層,黑色素逐漸沉積,最終形成我們肉眼看到的 膚色與斑點。
1)在黑色素合成之後,那就需要抑制黑色素小體轉移
成分: 菸鹼醯胺
2)去角質成分能影響表皮的黏合性,讓黑色素從最上方的角質細胞更快地脫落
成分:
●菸鹼醯胺
●(Glycolic Acid)
●乳酸(Lactic Acid)
●A醇(Retinol)
●A酸(Tretinoin)
★為什麼醯本胺有效?
作用位置不同:從源頭阻斷黑色素生成
●傳統成分(對苯二酚、熊果素、麴酸):主要靶點是 酪氨酸酶(Tyrosinase),這個酵素負責把「原料」轉化為黑色素,等於直接讓工廠的「製造機器」停擺。
●醯本胺(UPP):則是模擬 α‑MSH 的結構,與黑色素細胞上的 MC1R 受體競爭結合。這會阻斷訊號傳導鏈(α‑MSH → MC1R → cAMP → MITF → TYR/TRP),等於「切斷電源開關」,讓後續黑色素生成的整個工廠都停工。
↪氫醌、熊果苷、曲酸:像是在工廠裡停掉機器的運作。
↪醯本胺:直接把總電源開關關掉,讓整條生產線不會啟動。
資料來源
註1:A double-blind vehicle-controlled study of a preparation containing undecylenoyl phenylalanine 2%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in female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910270/
註2:Efficacy of a novel hydroquinone-free skin-brightening cream in patients with melasma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896130/
註3:Enhancing Niacinamide Skin Penetration via Other Skin Brightening Agents: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y
https://www.mdpi.com/1422-0067/26/4/1555